“她们”是这样一群人,奋战在生产一线,游刃在纺机之间,用“纺织”的手绘就“工匠”的梦;“她们”是这样一类人,将责任烙印在心、融汇于血,用最美的芳华谱写赤诚的热爱;“她们”是这样一代人,在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最艰难的时候毅然逆行,活成一道光,照亮自己也温暖彼此。她们,是海丝特精练制造部中的近千抹巾帼身影,也是新时代纺织一线千千万万名女性的奋斗缩影。
“她们把青春奉献给丝丽雅,撑起了生产一线的半边天”
走进海丝特精练制造部车间,纺织机器运转不停,一个个洁白的丝筒在绿色的机器上渐渐成型,身穿绿色工服的女工们穿梭其间,步履轻快、姿态从容。作为公司最大的以女性为主导的生产型制造部,海丝特精练制造部女职工人数占部门人员总数的74%。
每逢高温酷暑,她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脸上常常被口罩勒出深痕、捂出痘印,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懒工懈怠。她们如同一个个上足了发条的时钟,在生产一线上一刻不歇,日复一日。
一线工作实行倒班制,她们与丈夫儿女聚少离多成为常事。“也有难办的时候,特别是中秋节、春节这种阖家团圆的时候。”捻丝工张振敏与丈夫已经结婚十多年了,她的丈夫不是宜宾本地人,夫妻俩一起回丈夫老家的机会少之又少。十余年来,几乎每一个春节,张振敏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家人当然也会有意见,只能努力宽慰。毕竟生产制度不能乱,生产线不能停。”近千名以产为先、坚守一线的女职工的身后,是近千个给予理解支持的家庭,她们错过了节日团聚的时刻,却用全部的热爱与真心,为公司发展搭筑起了更坚实的基础。“对于女职工来说,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重要挑战。但这么多年,这么多人,没有谁因为家庭耽误工作的。”提到这群“娘子军”,海丝特精练党支部副书记胡莉语气难掩骄傲,“她们把青春奉献给丝丽雅,撑起了生产一线的半边天。”
“工作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也让我自己变得更好”
拨丝、升头、接头、摆头、落筒……精练车间内的筒机前,捻丝工潘启琼正一遍遍重复着这些工序。2003年,潘启琼踏入公司,成为了一名纺织女工。流水线工作的乏味极易使人厌烦而放弃,她却一干就是二十年,还越干越有劲。
“刚来的时候,只是希望通过工作摆脱贫困,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二十世纪初,随着公司的技术变革,用于捻丝的常规R701络筒机部分改装成专利设备“金筒机”,全新的设备和工艺意味着现有的操作已经不再完全适用。“晚一天恢复产量,就要少成多少个筒,少捻多少根丝。”改装后并行排列的两个筒子给小个子潘启琼提供了更好施展技能的场地,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她一遍遍研究,一遍遍试验,终于找到了最佳操作方法,快速提高了成筒产量,同时保证了更高合格率。
2007年,潘启琼作为“金筒机”操作能手,代表班组参加公司第五届“EP”技能竞赛,荣获“金筒机技师”称号。“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比赛,也是我人生中获得的第一份荣誉,工作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更让我自己变得更好。”如今的潘启琼,已经从一个“职场小白”成长为响当当的“金牌技师”,还多次被公司评为“操作能手”“捻丝好大姐”“热爱企业优秀员工”。
在精练制造部,像潘启琼这样的“铁娘子”还有许多,荣获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授予“杰出技术工人”奖的胡华力、以卓越操作能力推动“传帮带”的“金牌技师”刘芳……数十年来,精练制造部已通过公司“EP”技能竞赛,培养技师36名,首席技师、金牌技师16名,金牌技师人数占公司金牌技师总数的40%,同时每年为公司培养以女性为主的多能工200余名,贡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时间的打磨与见证中,精练制造部先后荣获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郝建秀小组式全国纺织先进班组”“四川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宜宾市巾帼文明岗”等诸多荣誉。每一份肯定都像一点萤光,在历久弥新的传承中,聚成以“她”为名的满天星河。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们是平凡的女性、平凡的妻母,也是不让须眉的巾帼,纺织一线的“女匠”。当洁白的丝线串联起坚毅的身影,当绿色的机杼交织出奋进的强音,让我们一同展望前方,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征途上,绚然绽放的正是她们名为“奉献”的最美芳华!